找到相关内容47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略述坛经思想的源流及其特色

    “凡夫佛,烦恼菩提,念迷凡夫,后念悟佛,念著境烦恼,后念离境菩提。”坛经所说见性成佛之性,是顿见真如本性。此真如本性不向外求,而在自性中,故又名为自性,自本性。...东土初祖。他到中国来,在当时并没有立即引起大的影响,然而他的思想却像一个种子一样,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一天天茁壮成长并迅速繁衍起来。达摩的禅法传到了六祖曹溪慧能大师以崭新的姿态出现了,对佛教的发展产生了非同...

    清远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60963071.html
  • 修真习净十五年,四会六祖成佛地

    走近木箱好奇地去看,发现有食物就伸出前爪去拿,但是拿了食物后,前爪拔不出来了。人走过去,猴子也不肯放下到手的食物去逃跑,就被人捉住了。六祖悟到:“念迷凡夫,后念悟佛,念著境烦恼,后念离境...小鸡。毛茸茸的鸡雏在沟里唧唧叫,老鹰眼尖,在天空盘旋后,猛冲下来就抓,但沟很窄,身子不能进去,被卡在沟里,爪子碰不到地,虽然翅膀在“啪啪”掮动,就是飞不起来。正所谓“大鹏金翅鸟,一飞千万里,全靠脚下...

    程昌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020474454.html
  • 《坛经》人生价值论

    佛教及禅宗北派都主张修行成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。但《坛经》强调“顿悟”,认为:“若起真正般若观照,一刹那间,妄念俱灭。若识自性,一悟至佛地”;“念迷凡夫。後念悟佛。念著境烦恼。後念离境菩提...认识和评价不同宗教的重要方面。《坛经》作为佛教禅宗经典,与其他宗教经典一样,本质上是关于引导人们“信仰”的学说,但同时也是对自然、社会和思维整个世界的探索和认识——虽然其方法和结论在本质上并非科学。《...

    任汝平 陈小玲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55795640.html
  • 坛经的功夫哲学

    现出,如其言:“念迷凡夫,后念悟佛,念著境烦恼,后念离境菩提。”。参见慧能言:  “善知识,迷人口念,当念之时,有妄有非,念念若行,是名真性,悟此法者,是般  若法;修此行者,是般若行。不修凡,一念修行,自身等佛。善知识,凡夫佛,  烦恼菩提,念迷凡夫,后念悟佛,念著境烦恼,后念离境菩提。善知  识,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,无住无往亦无来,三世诸佛从中出,当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42765857.html
  • 《六祖坛经》的般若思想

    代祖师。   在性空,无所得的基础上,六祖证悟到了众生与佛,烦恼与菩提,并非绝对的差别对立。《坛经》说:‘善知识!凡夫佛,烦恼菩提。念迷是众生,后念悟是佛。念著境烦恼,后念离境菩提’(见《般若品》)。众生与佛,烦恼与菩提的区别,只在一念中。迷是众生,觉悟了就是佛。执著了生起烦恼,离开执著,当下便是菩提。   般若经处处强调性空,空是为了破除众生实有的自性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3593338971.html
  • 参禅的入门方便

    说:“念迷凡,后念悟佛;念著境烦恼,后念离境菩提。”此是“最尊最上最第一,无住无往亦无来,三世诸佛从中出。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。如此修行,定成佛道。悟此法者,是无念无忆无著,不起...的正觉,才能悟得心是佛,唯证乃知。众生的心,都是妄想,只有断除妄想彻底无心,才能通达心是佛。大死一番而后大活,无心而后真心现,心与法界,共同一体,无挂无碍,智境双忘,脱体无依,无依亦不存,方是大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00939290.html
  • 《坛经》的般若思想

    传给他衣钵,成为禅宗的第六代祖师。  在性空,无所得的基础上,六祖证悟到了众生与佛,烦恼与菩提,并非绝对的差别对立。〈〈坛经〉〉说:"善知识!凡夫佛,烦恼菩提。念迷是众生,后念悟是佛。念著境烦恼,后念离境菩提"(见《般若品》)。众生与佛,烦恼与菩提的区别,只在一念中。迷是众生,觉悟了就是佛。执著了生起烦恼,离开执著,当下便是菩提。  般若经处处强调性空,空是为了破除众生实有的自性执...

    济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75239871.html
  • 一念空明澄彻——《坛经》的“一念之谛”的解读

    凡夫佛,烦恼菩提,念谜少夫,后念悟佛,念著境烦恼,后念离境菩提”。六祖于《坛经》言而又止,欲说还休,其致思究竟只是归于“一念心开”,“—念”构成了六祖思量的根本,成佛的究竟,“一念善,...恒沙妄念,一时顿尽,在妄念顿尽时,念已断,后念不起,当下一念孤孤分明,于当下一念中清静无染的心性当下呈现。故一念之心是烦恼、涅槃之本,一念无明烦恼,一念无妄真如。所以人要解脱,须于一念上用功,一...

    马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13163183.html
  • 《六祖坛经》研究略见

    菩提自性,本来清净,但用此心,直了成佛。  ” (行由品)  “凡夫佛,烦恼菩提;念迷凡夫,后念  悟佛;念著境烦恼,后念离境菩提。” (般  若品)   “念不生心,后念不灭佛;成一切相心  ,离一切相则佛。”(机缘品)  “自性若悟,众生是佛;自性若迷,佛是众生;  自性平等,众生是佛;自性邪险,佛是众生。” (付  嘱品) ...

    高永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1163970.html
  • 《坛经》初探

    ,精神上得到了解脱,这就进入了大彻大悟的境界。与此相反,心受外境的影响,追求形色声味,念念不忘相,必定烦恼不断。因此,慧能又说:“念迷凡夫,后念悟佛。念著境烦恼,后念离境菩提”(《坛经·...  念迷凡夫,后念悟佛。  一刹那间,妄念俱灭,若识自性,一悟至佛地。  迷闻经累劫,,陪则刹那间。(以上均见《坛经·般若品》)在慧能看来,只要达到“顿悟”,就可进入豁然贯通的悟道境界,清除...

    吴 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1563973.html